再谈初心
那年初心萌动时
工作室老大
小白啊,听说你采访了同伴小组的活动,我觉得你也应该问问工作室的咨询师,Ta们的初心是啥?
让大家也知道知道,Ta们都什么动机,能不能做好咨询?
啊,明白我的意思吗?
渔小白
啊,是是是,老板,我这就联系Ta们,保证把Ta们的动机搞清楚,您放心交给我啦......
这里是愉快的分割线......
我的初心上次已经说过了呀?
怎么又来一次呢?
没时间再说一遍,谢谢!
点击链接可看,拜拜!
渔小白
啊,对哦,你已经采访过了,过!
有请下一位......
入行的初心,对我来讲可能比较重要的一个力量是关于助人情结。
这样的行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
我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邻居小朋友被妈妈骂,然后中午没有吃饭,就哭着上学了,我好激动的拿起我的零食追了上去,这是我记忆中我经常记得一个助人事件,好像我对于邻居小孩的无助感,那种悲伤,我是有很强的链接感。
还有一次在学校,我们班有一个女生突发性的精神分裂,后来不知道怎么竟然是我和我们班主任一起把她送到了精神病院去住院,我还陪了她一天,陪她聊天,听她说话。
这个事情我也记忆很深刻。
我不太能够理解就是当时为什么是我和老师一起送她去医院,但现在我想想可能就是我内心强烈的一些助人的愿望,推动了。
这些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的一些助人特征,长大以后呢,比如零八年四川地震我就去做心理援助了:当时我看到电视里的画面,就有强烈的冲动我要去到哪里,我要去帮助那些苦难的人们。
可以说助人情结是我从业的初心。
后来我自己接受分析很多年以后,我也逐渐理解了这样的助人动力:
对我来讲最想帮助的人其实是自己,或者说我不想看到别人出现那些无助、孤独的样子,我也很害怕我自己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所以我想要去帮助这个部分,我想要帮助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无助和孤独的部分。
最初走入这个专业的领域,目的很单纯,我想要改变。
彼时,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我的生活是这样的?
我可以不可以不要现在这个样子?
我能不能像别人一样快乐?
我可不可以,以某一种我喜欢的姿态生活?
我的问题,没有人可以回答我,老师不能,父母也不能。那时我想,也许心理学可以帮助我。
幸运的是,我确实从它那里找到了方向。
学习的路上,见到过各种各样的人。
孩子低着头喏喏的说“我很害怕”;少年终日将自己锁在房里,痛哭流涕;年轻人烦躁不堪无心工作学习……
遇到各种痛苦的,难过的,烦恼的人们的时候,我总是有一种冲动,想让他们看到,生活并非只能是眼前的样子,你也并非只能是眼前的样子。
大概也是这种冲动,坚定了我想要留在这个行业的信念。
说句最俗气的话:我希望可以看到他们一点点好起来。因为我相信,任何人都是可以怀揣着希望,并一点点的靠近理想。
这便是我的初心。
当然,有些话只是说出来,作用有限。也正是这些支持着我一直在心理咨询的路上学习和探索。我需要专业的方法和能力,想办法让他们感受到另外的可能性,怀抱希望,打起精神去靠近他们想要的东西。
在发现咨询师这个职业以前,我从事过好几个职业,但都是做一段时间就觉得没劲了。
直到加入渔歌轻飏的咨询师养成计划,被周湘老师讲解的精神分析课深深吸引,才发现这门学问就是我一直在寻找和渴望的。
我喜欢深入的思考,探索表面之下的深层动力,喜欢学习、读书、写文章,喜欢真实的与人交流,这些特点跟动力取向的咨询师很契合。
入行以后我的个人体验老师和督导老师越发让我看到了这个职业的专业与智慧,我在内心里曾经无数次地感恩自己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还有一群一起探索和学习的伙伴。
也许当初入行只是一念,但这个初心在发现和确认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和坚定起来,我会和这个职业一起成长,让自己配得上心理咨询师这个称谓。
对人性的好奇和对自由的渴望是我的初心。
想要更清晰的理解并尊重相遇的每一个生命,听见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这个初心和心理咨询这个职业的初衷不谋而合,让我感到相遇恨晚。
心理咨询和其他职业一样,需要大量并持续学习理论、运用技术、反复实践,从而掌握职业技能。
但又和其他职业不同,咨询师是用人的人格和情感去工作。
对自我的觉察和反思就尤为重要,这些不仅需要个人体验、督导来从专业层面的提升,阅历也同样重要,所有过往的经历都增加我们工作的视野;所有与人之间的感受,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的复杂。
这个过程充满着不确定和不容易,我们没有计划也没有图纸,每一个坐在我们对面的来访者都如此的不同,没有办法预设,唯有用心去感受此时此地、去创造性的工作,这正是这个职业的魅力,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我愿意做一个不忘初心的探索者,一个有温度的陪伴者,一起去追逐我们各自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最初清楚知道,我对“人”有种热爱。
这份热爱不是对人性更乐观或悲观,而是对人“情感”的好奇,并为人们的交流停留在观点上而遗憾,人与人更有柔软情感渴望对接。
刚学心理学时,并不想做临床工作者。专业方向选“发展心理学”,初心是想帮助孩子——希望孩子在必定痛苦的成长中,可以得到内心的支援。
研究生毕业,机缘接触到儿童公益。发现相伴来的家长面对孩子时,内心幼时不被好好照看的自己,会被勾连,痛苦焦灼。
这令人悲伤:成年人再没机会重返童年,让年幼的自己好过些了。
我重看初心:一个人从小能被好好对待是很好的,可已成形看似苍白的命运,是否也能种下点儿希望?
干枯的内心可以复苏吗,来真切感受这个热乎乎的人间?
这让我有强烈动力,想深入贴近一个人,像沿河流追随…
或许总能做些什么…
后来,我成为了心理咨询师,欢喜发现,路选对了!
寻找初心路上,也找回了“自己”。
可能我的最初发心,是缺乏现实又天真地希望:“每个人都应该被命运温柔以待。”
伴随着临床经验参与进去,这份初心的现实部分也浮现出来了:“夜空很黑,但星星会在。”
你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初心是什么呢?
欢迎留言探讨!
八月文章: